最近多地开始清理编外人员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两会后,国家宣布机构改革,“中央机关精简人员编制5%”虽然没有提到减少市县乡地方人员编制的具体要求,但也指出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改革,所以各地陆续将开始编制收缩,人员精简,不论编制内还是编外一次大清理将势在必行。
其实,关注时事的人便知,我国曾多次调整国务院各职能部门机关编制其中1998年为力度最大,那年国务院将各部门行政编制由原来的3.23万名减至1.67万名,精减了47.5%其后又经历多次部门架构调整,但行政编制方面却再未设明确的精减目标,主要维持“只减不增”的红线。
两会议案此次,两会后计划精减5%的编制,系25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面对日益紧张的财政收入与人员配比不协调,清理其实早已开始最近几年,一些地方已陆续出台了事业单位退出机制、逐步取消教师、医生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等多项措施,开始精简机构,缩减支出,降低运行成本,清理超编人员。
最近哈尔滨市3月20日发布的清理编外人员工作方案中就明确规定了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编制人员能够保证正常工作的,不允许使用编外人员主要集中在行政执法、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编外辅助人员计划每年清理20%以上,原则上5年内清理完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年清理20%的人员,原则上五年内清理完毕,也就是说五年内哈尔滨全市的编外人员将全部清理完毕此举不仅引起编外人员的哀嚎,也让编制内的人员担忧,不免让公众怀疑这可能是打破铁饭碗的开始
机构改革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对于此次的调整相信很多人又会释怀!根据网上的一些数据,我国目前有大约800万公务员,相较于我国总人口14.12亿来说,这个数据是能说得过去的但是,除了这些公务员外,我国还有120多万个事业单位,其中编制内人员大约为3000万,再加上900多万离退休人员,这个数字便达到了4000万左右。
除了这些编制内员工外,而各个单位所招收的编外人员更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据不完全统计,如果将所有的编外人员都加上,我国政府工作人员达到了2600多万,而事业单位更是超过1亿人看到这里,大家有什么想说的麽?
国考现场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体制内服务人员也应该推向市场化经济,并实行聘任制度,清理编外及在编人员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和好事,大部分普通民众都支持这种做法这样才能打破铁饭碗制度、优胜劣汰、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态度,适应形势变化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个人感觉,国家既然提出精简人员编制,必是经过深思熟虑,大数据梳理、综合评估过后才推行的明上看是“减”,意却在“精”“减”是为了达到更科学合理,更有活力与战斗力,将一些地方不作为、乱作为、滥竽充数的编内编外人员取缔掉。
真正应该慌的是这部分人员,本来他们的工作清闲又自在,大部分工作都交给编外人员,出现问题,也基本是编外人员背锅,如若全部取消,他们手中的所有工作要交给他们,工作量一下增多,还有很大的工作压力也正是将更多繁琐的工作交给了编外人员,才导致他们愈发清闲,甚至有些懒惰。
其实很多单位的编外人员,学历和工作能力都不亚于编制内员工,他们也是通过正常招录考试进来的,报考笔试、面试、政审、体检的环节,程序跟正规录取并无两样实际工作中,很多编外人员的工作能力更突出,办事效率更好,一度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
而此次精简的“精”,就是为了追求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配置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运行管理更加高效担忧大可不必,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就像几十年前国企改革下岗潮一样,现在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调整。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么?欢迎评论区留言!
原创文章,作者:金擘教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beijinbo.com/wljy/6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