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法复习(一)单选1. 第一部具备中国特色的国际法著作是 周鲠生《国际法(上、下册)》2. 中国近代国际法著述中聚焦较多的国际法问题主要是 不平等条约和领事裁判权3. 国际法在西方文献中曾先后使用过“万国法”“国家间的法”等名称,首次使用“国际的学者是
边沁4.下列关于国际法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A.国际法是通过特定的权威机关强制各国执行的B.国际法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C.国际法是有拘束力的,对国家或其他国际人格者是有强制性的D.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5.规范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为( D )A.宾刻舒克B.劳特派特 C.格劳秀斯 D.凯尔森6. 下列哪项不是国际强行法的特征?( C )A.国际社会全体接受B.公认为不许损抑C.条约抵触无效D.不得随意更改。
7. 在国际法历史上,最古老的国际法渊源是(A)A.国际习惯B.国际条约C.一般法律原则D.国际法院判例8. 当国家参加的国际条约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会员国义务发生冲突时,(B)A.国际条约的义务应优先履行。
B.《联合国宪章》的义务应优先履行C.适用“后法优于先法”原则D.适用“先法优于后法”原则9.被作为联合国宪章所载国际法基本原则之首的原则是(C)A.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D.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多选1.国际法是法人经营活动的需要,体现在( ABCD )A.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以国际法建立的国际平与安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B.国际经济和商贸规则和诚信大都以国际法的形式表现出来C.国际法为解决跨国争端提供机制、规则和程序
D.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2.诚如王铁崖先生所评价的,周生先生的国际法教学和研究的突出特点是( ACD )A.理论联系实际B.注重国际法技术层面C.在国际法的教学和研究中重视外交史和国际政治问题
D.理论探讨深入3.现代国际法已经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包括( BD)A.跨国公司法B.国际环境法C.涉外经济法D.外层空间法4.国际法是一个特殊的法律体系,它的强制力是通过( AB )来实现的。
A.国家单独采取强制措施B.国家集体采取强制措施C.国际法院采取强制措施D.国际警察采取强制措施5.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标志着( BCD )A.国际社会的团结B.独立主权国家的产生C.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确立。
D.近代国际法的产生E.罗马教皇势力的加强6. 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BCE)A.国内立法B.国际习惯C.一般法律原则D.法院判例E.国际条约7. 国际法上的一般法律原则包括是(ACDE)A.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原则C.后法优于先法原则D.主权独立原则E.禁止使用武力及以武力相威胁原则名词解释国际习惯:是指被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或通例或做法习惯国际法常常以 早期条约的某些条款或者国家的某些行为作为其基础,这些条款或行为后来就被 广泛接受成为法律。
国际惯例:是指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原则和规则一般认为, 构成国际惯例,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物质的因素,即有重复的类似行为;二是 心理因素,即人们认为有法律拘束力因此,国际惯例一般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 能逐步形成。
强行法:指国际法中普遍适用于所有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主体之间必须绝对 服从和执行、不能以约定的方式予以损抑的法律规范作为国际法的特殊原则和 规范,国际强行法存在的目标是保护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利益与价值简答
1.简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际法理论与实践的贡的国际法基本准则1)正义原则;2)和平原则;3)殖民地人民和民族独立与自决原则;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2.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的国际法理论1)鲜明地提出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3)提出国际合作和尊重基本人权构成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丰富了国际法基本原则4)以“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为指导,强调发展中国家对现代国际法发展的影响5)明确提出现代目际法不仅与国内法相比具有不同的特性,而且与传统国际法相比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6)辩证地看待国际法上的强行法规则7)在国家主权豁免问题上,不盲从所谓的限制主义,而是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主张在坚持国家主权豁免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8)根据等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法的新情况,提出了现代国际法人本化的发展趋势
9)创建中国特色的国际组织法学10)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发展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3.简述国际法的特征(1)从主体来看,国际法的主体主要公权机构,个人只是在特定领域和范畴内享受国际法上一定的权利或承担一定的义务。
(2从调整的对象来分析,国际法调整的是国际关系,其中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相互之间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与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在特定的领域中才涉及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3)从形式的方式来考察,国际法的形成主要依靠各国在长期反复实践中形成的国际习惯和彼此之间通过谈判缔结的各种协议,即条约。
(4)从调整的法律关系的相互性来看,国际法的大部分规则是相互的和对等的国家主权平等是国际法首要的基本原则,任何国际法原则 规则和制度的确立都建立在这一原则的基础上(5)从国际法规则的性质分析,大部分规则都属于任意性规则,不具有强制性。
(6)从实施的方式着眼,国际社会没有统一的行政机关来执行国际法(7)从司法权来看,国际社会没有统一的司法体系来适用和解释国际法并解决各种国际争端4.简述国际强行法的含义和意义含义:是指国际法中普遍适用于所有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主体之间必须绝对服从 和执行、不能以约定的方式予以损抑的法律规范。
作为国际法的特殊原则和规范, 国际强行法存在的目标是保护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利益与价值意义:1、有利于维护人类基本安全领域,主要体现为对侵略罪、危害人类罪、 战争罪、海盗罪、劫持航空器罪等国际公认罪行的普遍管辖和全球惩治。
2、有利于保护基本人权,只有那些保护最基本的人权规范才具有国际强行法的 绝对强制效力,而不是所有国际人权法规范都在强行法的范围之内具有强行法 性质的人权规范主要包含禁止种族隔离、禁止酷刑和其他有辱人格待遇、禁止奴 隶、禁止奴役或强迫劳动、保护妇女和儿童免受贩运的权利。
3、有利于保护国家基本利益,强行法相关规范则包含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 政、禁止使 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民族自决、善意履行国际 义务等原则论述题1.国际法是不是法律?试分析之国际法是不是法律在理论和实践中有诸多争议。
在历史上,曾有一些法学家对国际法的法律性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例如,19世纪英国法学家奥斯丁就认为,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而国际法只是“实在的国际道德”人们否定国际法的法律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从历史上看,国内法形成在前,而国际法形成在后,国际法在形成之初的阶段,主要是国际习惯法,一些原则和规则的规定并不明确。
第二,人们往往习惯用国内法的观点去判断和评价法律由于国际法是不同于国内法的特殊法律体系,所以,如果以国内法的特点来看待国际法,往往就会得出国际法不是法的结论第三,违法国际法的事件有时得不到纠正 虽然如此,国际法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则而不是国际道德规范,这是确定无疑的。
20世纪,特别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国家间往往通过订立条约的方式确立相互间合作的规则而且,《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际法治的精神以及联合国对国际法的编纂,使得国际法的法律性更加明确和清楚国家也通常通过宪法和其他国内法明确国际法的法律地位以及遵守国际法的决心。
尽管存在违反国际法的行为不能得到矫正的情况,但是这与法的客观存在本身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其实,与各国的公民遵守国内法相比,国家遵守国际法的情况要远远多于违反国际法的情况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需要国际法,而国际法的规则反映了各国间的共同利益,国际法又主要是通过国家间的条约和习惯的方式形成“国际公认”而确立的。
此外,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明确提出了强行法规则的概念,而此后的国际法实践不断肯定了国际法中存在的强行法规则,因而,国际法不仅是法,而且其规则还可以分为强行法和任意法的观点逐渐得到认同2.试述国际法的性质和作用。
性质:国际法的性质主要涉及法律性和普遍性两个方面(1)国际法的法律性国际法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则而不是国际道德规范是确定无疑的20世纪,特别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国家间往往通过订立条约的方式确立相互间合作的规则。
而且,《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国际法治的精神以及联合国对国际法的编纂,使国际法的法律性更加明确和清楚由于国际法规则反映了各国间的“共同利益”,国际法得到了国家的普遍遵守此外,1969《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明确提出了国际法中存在强行法规则。
因此,国际法不仅是法,而且其规则还可以分为强行法和任意法的观点逐渐得到认同(2)国际法的普遍性国际法是普遍适用于国际社会的法律国际社会在近代国际关系上是由欧洲国家构成的社会,近代国际法因此又被称为欧洲国际法或欧洲公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联合国成立后,国际社会完全摆脱了欧洲中心的性质,成为名副其实的普遍国际社会,欧洲公法也因此变成属于全世界性质的国际法,即普遍国际法国际法的普遍性不仅表现在其适用于所有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这个意义上,还表现在国际法的有些规则对所有国家适用。
但是,普遍国际法不排斥特殊国际法作用:国际法的法律性和普遍性的丰富内涵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性质和发展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国际法不是一个国家所创立的, 不是一个国家的意志和利益,而是国际社会共同创立的,是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和意志的法律。
原创文章,作者:金擘教育,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beijinbo.com/kfdx/24760.html